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6章(1 / 2)

大草原上,最不缺的就是敢想敢干的野心家们。

只有将这些部落的目光都转移到关内的沃土上,他们这种规模的部落才能在夹缝中生存发展下去。

只不过,这一切计划都要在冰雪融化之后才能开展。

外有群狼环伺,内有流民已成百万之众。

朝廷却还嫌国运气数散得不够快。

在正月初八这一日。

老皇帝向没有流民作乱的另外八个布政司(行省),下了一道圣旨。

表示:“暂累吾民一年,除流民之腹心大患。”

这是要在这些行省开征剿饷!

剿饷,就是为镇压流民起义所加的军饷。

与征饷并行的另一个大动作。

还要在一个月之内,从这八个行省的府军中,挑选出最精壮士兵组成八十万剿贼大军。

人数不足的,可向民间征召三成

于是乎。

八个布政司(行省)的百姓们,就迎来了剿饷与征兵的双重压力。

八十万剿贼大军,平均一个行省要贡献十万人。

各行省府军吃空饷的现象本就很严重。

莫说七成精兵,就连三成都凑不齐!

相关的官员们还能怎么办?

一面用权势和银钱开路,在剿贼大军的任务上弄虚作假和虚报人数,用来骗取朝廷的剿饷。

另一面,又加大了民间征兵的力度。

十四岁以上,四十岁以内的男丁,都在民兵的征兵范畴内。

对普通老百姓来说。

现如今不仅面临马上就要交人均二两银的剿饷,家里的顶梁柱和未成年的小子,还会被送去战场。

而这些被剿的流民,都已经超过了百万之众!

打不过,根本打不过,上战场就是给人送人头去的!

老百姓们能咋办?

一部分人选择了连夜举家大逃亡。

还有一部分,打算往现在流民势力最强大的东西两京去。

打不过,就加入他们!

元宵节前后。

相继就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情,从全国各地传至商都。

“报,巴蜀有贼自称‘九大王’,集结十万流民揭竿而起”

“报,湖广一武僧,因与在府兵官员在民间征不到足够的精兵将任务强行摊派到寺庙后,杀死官员还俗后,领着三万多农民起义”

“宁州数百土司叛乱”

选择与命运

除了大量的农民加入了各地流民军,就连地方的府军都有了大逃兵现象。

这些青壮男子们就一个念头。

跑!

跑快一些!

再不跑,留在家里就会被朝廷谋财害命!

但贸贸然加入流民军的日子,真就如这些人宣扬的那般好过么?

答案自然是,各有各的难。

流民造势不是拿地主土豪开刀,就是冲去县衙喊打喊杀。

免费的饭食每顿都管饱。

甚至还能抓来一些地主小妾们供流民们玩乐。

但这些流民团伙的领头人物,多半都是靠逞凶斗狠上位的。

素质,基本没有。

人品,全靠运气!

还要为争夺地盘与其他流民团伙,打得你死我活。

那种上万人的大型流民团伙之间更是暗流涌动,一刻都不得消停。

流民成势的村子,几乎都空无一人。

他们从村庄里来,往各州府城市而去。

想要牢牢抓住改天换命的机会。

若干豪门世家在得知陇西李氏被破军诛杀殆尽后,比热锅上的蚂蚁还要焦虑。

最顶级的世家也就能豢养个千个家丁和武师。

与这些动辄数万、十万之众的流民硬拼,不用想就知道毫无胜算。

鸡蛋,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。

树大就要分枝!

元宵节刚过。

远在边城的赵牧云,就收到便宜大舅哥送来的一封信。

他一遍又一遍的看着信里的内容。

止不住的欣喜若狂:“哈哈哈,有粮食了,我们有粮食了。”

苦粮多日的军需官和下属们,一听“粮食”二字,立马活了过来。

原来。

千年世家吴越倪氏的旁支,以他便宜大舅哥为首的一系,准备用六十万石粮食的诚意投资赵牧云。

军需官被这份诚意感动到热泪盈眶:

“六十万石粮食啊!足够十万大军吃上六个月的!如此一来,就能熬到夏收了!侯爷,侯爷!这六十万石粮食现在哪里?!”

赵牧云甩了甩手里的信件长叹一口气,然后吐出一个地址:“海津镇!”

“老天爷,是幽州的那个海津镇么?”

“是的!”

一千多里之外的海津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