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便都是十数年前的卷宗。
只是通通都上了锁,又不知这开锁的钥匙现下存放在何处,若是在贾大人手中,那便不好贸然惊动。为了查阅其中的内容,他也就不得不采取写特别的手段了。
调来的?宋凛生疑惑出声,他不是疑心于穆大人在府衙中说话的分量,只是此时调案卷
咳咳。穆同轻咳一声,缓了片刻有才施施然地添了一句,用了些非常手段。
穆同抬手摸了摸鼻尖,似乎这尘封多年的卷轴上浮起的灰尘,叫他有些不适。
据我所知,贾大人在江阳任职也不过十数载。穆同话锋一转,岔开了话题,他视线扫过全屋,从那些木匣上一遍遍掠过,近二十年的卷宗都在此处,囊括水利、安防、刑案、户籍,各繁杂事项皆记录在册。
宋凛生闻言也抬眼看过去,随着穆同的视线一起移动,将室内所有的卷宗尽收眼底。
原来府衙曾更换过一次卷轴的式样,导致有了这木匣和锦盒的不同。
只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,万丈高楼起于累土,不论何种大事,从来都是从细微之处见真章。在贾大人任职的这数年间,江阳府衙能有财力将存放卷宗的木匣子换成锦盒
宋凛生的双眼好似长空寂寥,偶有大雁划过,不留一丝微痕。
他忽而想起前些时日,他几乎查遍了府经厅的记载,却收效甚微,算不上有什么眉目。
想来这个中关窍,不在近来的十年,而在于更早些时候,就好比十数年前。
只因着陈勉的缘故,他便当此事生于近处,也就只着眼于现有的案卷,并未想到去查查早些年的记录。
宋凛生无奈地轻轻摇头,是他一叶障目了。
穆大人看了哪些?
宋凛生知道穆同是个能干的,可他望着满屋的卷轴,心中也清楚,这个把个时辰实在是仓促,穆同便是再能干,也绝不至于全然看过了。
穆同回身确认了一番,才向宋凛生回话。
近年来的已尽数查过,并无特别之处,至于十年前的
那人既对宋大人不利,又穆同隐去了后半段话,不曾说出口,只要他二人心照不宣便好,话么,说那么透做什么,是以下官先查了刑案。
可有何收获?宋凛生手中尚且捧着先前随手拎起的那卷宗,上头记载的正是刑案。
穆同伸出手,将摆在桌案上的卷轴摊开,又取了墨砚压住一角。
宋大人,请看
宋凛生依言垂眸,将视线正正投在身前的桌案上,只是引入眼帘的卷轴却是令他有几分不解。
这是
穆同能明白宋大人的迟疑,他先前看到此卷之时,也同宋大人的表情并无二致。
他接过宋大人的话头,将自己先前所发现的线索细细将给宋大人听。
宋大人,各卷宗在记录之时,尤其讲究人证物证俱在,事实口供皆全。
因而在府衙办案的过程当中,一件案子从头到尾所有从讯息都必须一一记载下来。
宋凛生闻言颔首,这他是知道的,就算从前他只一门心思地读书讲学,不曾做过这知府的职位,不过听他父兄讲些,他总算也能知道个大概。
穆同见状便继续往下说,下官将此处所有的案件都捋过,各案的材料完整、证据齐全,不曾有什么疏漏之处。
穆同说着这话,语气之中也不由得带上了积分赞赏之意,至少这能从侧面说明很多事,就好比贾大人手下似乎从未有冤假错案。
精彩书屋